webnovel

第二一四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

  这是后世司马迁著《史记》时,对叔孙通做出的总结。总体而言,这算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

  刘阚前世,倒也草草的翻阅过《史记》这部书。

  不过当时一目十行,除了项羽、刘邦这些能让他生出兴趣的人物稍加注意之外,其余的大都是囫囵吞枣,看罢了也就忘记了。但叔孙通这个人,却是让他记忆深刻,很有意思的一个人物。

  后世儒生讲求气节,讲求风骨!

  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绝不会退让半步。以至于刘阚在很长时间里都有一种错误的观念:所谓大儒,应该是不苟言笑,古板执拗,不知变通,喜欢坐而清谈的误国书生。平日里死读书,危难时一死报君王,就算是全了气节。到了后来,许多儒生甚至连死的勇气都没有。

  但叔孙通却不尽然……

  这个人,求学于孔夫子九代孙孔鲋门下,曾先后为始皇帝、嬴胡亥、项羽、熊心、刘邦等人效力,可算得上是一个很懂得自保之道的人物。如果按照后世儒生的价值观,叔孙通应该是那种毫无气节可谈的无耻之徒。特别是当叔孙通降汉之后,为刘邦推荐的大都是盗贼力士之流,使得许多儒生对叔孙通感到不满,甚至有人私下里说他是天下读书人的耻辱。

  可这叔孙通却毫不在意。

  君主在进取,争夺天下的时候,需要的是猛士,需要的是能够打胜仗的将军;但是当天下稳定,想要守住基业的话,就需要文士儒生的帮助。这是叔孙通在当时对刘邦的一个回答。

  其意思,和后来那句‘可马上取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箴言颇有共通之处。

  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甚至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这一个‘宗’字,足以说明一切。

  刘阚没有想到,会在这雒阳城中遇到这位千古名人。

  连忙整理衣冠行礼道:“未曾想会在这里遇到大贤,刘阚幸甚,刘阚幸甚!”

  刘阚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甚至包括叔孙通在内,也想不通其中的缘由。

  别看刘阚年纪不大,名气却是不小。

  于公而言,以二十岁之年龄,已是一方大员。泗水都尉这个官职虽然是临时设立,但谁也不能否认刘阚手中的权利。手握兵权,监督两郡吏治……有聪明的人更隐约猜到,泗水都尉的职权下,恐怕还隐藏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那就是监控故楚治下的反秦六国后裔。

  可以想像,以刘阚的年纪,他日出将入相,也是早晚的事情,前途似锦。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