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赵石的话很合皇帝陛下的心意,皇帝考量政事,一般不会在细节之处计较,皇帝的目光,总是大局之上。
赵石所说,便很有一种大局感,虽偏于笼统,但对于皇帝陛下来说,比总是纠结于科场案,或者该怎么处置读书人要强的多。
而赵石也是旁观者清,不关他自己的事情,也就不会计较于一处,若是真关联在他身上,说辞定然不会这么个模样。
要不怎么说呢,人非圣贤,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私心,一心为国者,不是没有,但这样的人总归是少数,而且,其中还有像周清这样愚直之人。
所以,贤明的君主,会用高明的政治手腕,避免臣子们过多的暴露出私心,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让他们将才干发挥出来。
皇帝陛下此时很想再问一句,之后朝廷又该如何自处,才能收取蜀中人心。
但话到嘴边,皇帝陛下明智的忍住了,能从赵石口中听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再问下去,便是强人所难。
当然,君有命,臣不敢辞,但赵石乃大秦上将军,功勋卓著,皇帝陛下就要把握好这个分寸,不能像对待普通臣子般对待于他,而皇帝陛下确实也不想大将军赵石在文治之上,有过多的权力。
这既是为自己着想,也是为江山社稷着想,当然,更是为大将军赵石着想。
实际上,有了这一番话,皇帝陛下心里已经敞亮很多,收取蜀中人心,手段很多。
一直以来,大秦也从来不曾放松过,让蜀中读书人入朝为官,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手段,现在看来,稍有挫折,但并不影响大局。
轻徭薄赋,那是题中应有之义,蜀中税赋,已经和秦川差不多,十几年来,蜀中税赋只加征过一次,从一年一收,到一年两收,毕竟蜀中有天府之国的称呼,就算一年两收,也要比当年蜀国的税赋要低的多。
而且,蜀中徭役,也轻的很,除了每年例行修缮沟渠道路之外,便没有旁的徭役了,而这其中,罪役又占了很多一部分,使蜀中百姓,生活安定,也日渐富足,这些年蜀中士子越来越多,也正体现了蜀中百姓之富裕。
但这些明显还不够,至于再多的手段,嗯,只要有了想法,朝臣们都是干嘛用的,皇帝陛下一点也不担心,朝臣们会没有章程。
皇帝陛下想了想,他对科举取士之法,越来越是不满,但这事和赵石说说成,想让赵石再说出点心意来,怕是强人所难了。
于是,皇帝陛下招了招手,外面的太监自然不敢远离,时刻都在注意着殿内的动静,这会儿立即便出现在皇帝陛下面前。
“换桌酒菜。。。。。。”
在webnovel.com支援您喜歡的作者與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