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我觉得我们还是太急了,如果能够再多一两年时间,我们的标准肯定能够更加完善的。”
老先生卫景文手里攥着一份KHN公司提交给国际工控标准委员会的第四代标准文本,忧心忡忡地对林振华说道。他们现在是在美国洛杉矶,他们此行是来参加关于第四代工控标准的评审会议的。
由于出现了两个竞争性的方案,工控标准委员会对第四代工控标准的第一次评审会便开得硝烟弥漫。川上光诠带领的KHN团队和江杰带领的汉华团队在会场上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把一干评审专家都搅得头昏脑涨,不知道该支持谁才合适了。
根据标准委主席亨特自己的看法,KHN的方案和汉华的方案各有千秋。从方案的完善程度来看,积累深厚的KHN自然是占尽了上风。但汉华的方案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其中有不少创新之处,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汉华的方案能够在创新上略胜一筹,主要是因为汉华的研究团队是新进入这一领域的,思想上少了一些旧有经验的禁锢。
在汉华介绍自己的方案时,在座的所有专家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因为他们从这个方案中看到了太多对KHN第三代标准的传承,可以说,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挑战,而且来势如此凶猛,实在是一场不容错过的好戏。
第一次评审会其实只是一个各自介绍自己方案的会议,让参加评审的专家们先对双方各自的理念有所了解。在这次评审会之后,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会议,双方将进行互相辩论,此外还要回答评审专家们的提问。工控标准委员会最终接受哪一家的方案,要取决于所有这些辩论的结果,同时还要由各家会员单位的代表进行投票来决定。
第一次评审会过后,双方的团队各自返回住处,等待第二天的会议。针对这一次的交锋,汉华团队和KHN团队心思各有不同。
汉华方面的心态是三分兴奋,七分沮丧。兴奋之处,在于自己终于有了一个与KHN同台竞技的机会,而且在这场竞技中,并没有处于绝对的下风,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开始。至于沮丧,则是大家在评审会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KHN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来自于人才和经验的不足,老顾问卫景文对此感受尤其深刻。
“卫老师,这个情况也是我们预料之中的吧?”林振华轻松地答道。
“看来的确是技不如人啊。”卫景文说道,“咱们落后的时间太长了,像我这一代人,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这些内容,挑大梁的,都是小江他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啊。”
Hỗ trợ các tác giả và dịch giả yêu thích của bạn trong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