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其实,自从前明袁崇焕取得了关宁大捷之后,明朝就将火炮的运用,一直定位于是守城利器,根本就没有怎么想着用大炮去攻城。而事实上,袁崇焕的关宁大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一战中用火炮侥幸重创了努尔哈赤,使的其伤重不治而亡,本身的偶然性太大了。但也就是从那以后袁崇焕就制定出坚城配大炮的战术模式。后来也成为前明军方的火炮使用原则,即使是在袁崇焕死后,这个战术原则也没有改变。
而这样一来,前明按照这一战术的要求,一味的都在追求大口径重型火炮,根本就忽视了中轻型火炮和火枪的制造和发展以及运用。而且在事实上,还将重型火炮的使用和发展,推进了一个战略误区。实际上,大炮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在守城上,恰恰是攻城。原先像红夷大炮这样的重型火炮,威力确实巨大,用于野战,显得很是笨重不堪,运输不便;而用于守城,效果到还算是不错,因此使得他们一错再错。
在袁崇焕死后,前明边军大将祖大寿守大凌河,守锦州的两战中,尽管明军都拥有大量的红夷大炮,但清军却釆用长期困守,围而不攻,围城打援等战术,结果这两次围城的结果都是以祖大寿粮尽援绝,最后投降而告终,结果是把大批制作精良的红夷大炮白白送给了后金而已。反而成为清军攻破明朝坚城最有力的武器。
本来,把红夷大炮用于攻城,能够充份发挥它射程远,冲击力大的优势,用来攻击城楼、城墙可以压制城头的抵抗力量,轰击城门,又能为攻城的士兵打开缺口。根本就不需要再拿人命向城上填。一些原先看来无法攻克的城池,却都能攻克了。在近现代战争中,自从有了火炮之后,就不乏有用重型火炮击溃敌军的防守阵地、城墙、要塞等而取得胜利的战例。
天聪七年,沈阳城守祝世昌给皇太极上了一份奏疏里,内容就是要皇太极大举伐明,奏疏里专门提到:“攻城当专用红衣炮,国中新旧三十馀具,沈阳留四具,城守已足,馀悉载军中.......用兵当兼奇正,轻兵先发,夺人畜,掠储峙,然后整军挟红衣炮自大道徐进。”这一条就说明了红夷大炮的主要作用。在崇祯十三年的松锦之战,以及后来南明弘治二年的扬州之战,江阴之战中,清军能够很快攻破城池,红夷大炮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甚致可以说,如果淸军没有红夷大炮,很难横扫南明。
Hỗ trợ các tác giả và dịch giả yêu thích của bạn trong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