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鞑子和谈的事依旧是各大报刊刊载的热门话题,口诛笔伐的笔墨战场上硝烟弥漫,被朱由校压抑着的读书人们都在竭力表达着自己的政治欲望。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帝陛下朱由校已经确定了和谈的流程和人选。
礼部左侍郎温体仁为正使,兵部武选司郎中加了个四品中顺大夫的杨嗣昌为副使。
朱由校本来是想给温体仁再加一级再让他作为正使去参与和谈的,但当他从锦衣卫这里得知皇太极派的是贝勒多尔衮和李永芳,且皇太极还因此提前加封了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授予李永芳三等子爵时,他就决定暂不加封温体仁,一个三品侍郎和一个四品衔兵部郎中也算是够看得起他皇太极的了。
谁让他皇太极的什么后金国本就是大明的羁縻之地呢,甚至还没朝鲜在自己天朝上国面前的地位高。
所以朱由校没打算要给这皇太极什么面子,谁让现在求和的是皇太极。
在得知皇太极的正副使已经进了山海关后,朱由校也立即宣召了温体仁和杨嗣昌。
“此次与鞑子和谈,有一点你们得认识清楚,那就是这一次和谈不是我们向鞑子摇尾乞怜,而是鞑子向我们求和,我大明宽仁天下,才答应他的和议之举而已,因而你们不要丢了大明的脸面,要有上国使臣的威风;
“另外,此次和谈,朕提出几点原则性意见:第一:鞑子不得称帝,只能建父子之国;第二:不得让鞑子与蒙古结盟;第三:恢复每年朝贡,但贡品要比往年加三倍,第四:大明只承认其拥有辽北之地,海州卫以南,三岔河以东,豹子河以西的辽东半岛之地还给大明;第四:允许大明在沈0阳建立使馆。”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以上四点,若一条不能达到,就不答应和谈!”
温体仁和杨嗣昌连忙称是,但二人也不得不承认陛下提的几点意见有些为难,其中任何一条估计皇太极听了都难以接受。
皇太极自出关回到沈0阳后就加快了对后金八旗的扩充工作,并提前改国号为清,自立为帝,且改元崇德。
也不知道,皇太极此举是不是因为受了朱由校的羞辱所导致,并以此来宣告自己并非再是大明之臣,而是堂堂正正的一国皇帝。
不过,这样一来,历史在这一刻又发生了改变,原本要在八年后即公元一六三六年才改国号为“清”的历史被提前了八年,而崇德这个年号也相应的被提前。
除此之外,皇太极还开始了对满清八旗的改组工作,同时成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并提拔大量正黄镶黄以及正白等嫡系年轻将领做汉蒙两旗都统,准备掌控这新成立的两股势力。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