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比阿巴泰提前获知郑勋睿御驾亲征的情报,这得益于范文程苦心经营的情报网络。
得到郑家军即将从辽东展开进攻的情报,皇太极异常的吃惊,在他看来,郑家军海外的征伐一时半会不可能结束,怎么可能两线作战,如此岂不是极度的消耗国力,无法承受,不过在得知确切的消息之后,皇太极还是冷静的做出了安排。
首先,皇太极给正在草原征伐的睿亲王多尔衮下达了命令,八旗军收缩阵线,准备返回沈阳,具体什么时间返回沈阳,等候最终的决定,同时皇太极命令镇守盖州、海州和耀州等地的豪格,加强戒备,时刻注意辽南的情形,尽管说郑勋睿御驾亲征,准备从山海关以及辽东发动进攻,可谁知道郑勋睿是不是在辽南安排了后手。
最让皇太极纠结的还是辽东的十五万八旗军,尽管说辽东的八旗军,几乎以汗八旗为主。
皇太极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才完全占据辽东,让沈阳得到了极大的缓冲,要知道郑家军在辽南的步步逼近,让皇太极寝食难安。
仓促命令阿巴泰率领大军撤离辽东,肯定是不合适的,那样做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种灭自家威风张他人志气的做法不可取,但是皇太极同时担心,阿巴泰是不是能够抵御郑勋睿亲自率领的郑家军,从内心来说,皇太极认为阿巴泰是不可能战胜郑勋睿的。
阿巴泰的奏折送到沈阳的时候,皇太极苦苦思索了一整天的时间,一直都没有能够做出最后的决断,但是皇太极很清楚,时间紧迫,他必须要做出决断。
皇太极首先找到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商议。
济尔哈朗是排名仅次于礼亲王代善的大清国第二大亲王,也是皇太极最为信任的亲王,济尔哈朗忠心耿耿,多次在皇太极率领大军亲征的时候,守卫沈阳,保卫大清国的京城,不管皇太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济尔哈朗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济尔哈朗有学识,处事冷静,有着很不错的见识,这更是让皇太极放心。
论起骁勇,济尔哈朗稍逊于多尔衮和豪格等人,但是论起谋略,亲王之中无人能够赶得上济尔哈朗。
代善是很不错的,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也看穿了很多的事情,不过作为曾经的四大贝勒之一,皇太极不可能完全信任代善,同时代善因为特殊的地位,对很多的事情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也导致代善渐渐变得平庸了。
济尔哈朗进入大政殿,看见皇太极眉头紧锁。
济尔哈朗拜见皇太极,皇太极依旧没有开口说话。
见此情形,济尔哈朗也没有主动开口,而是静静的等候。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