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副画面直观形象,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都极尽精细。包括那些贵族、教士、官僚的欢笑享乐,以及底层民众的痛苦承载的表情,都入木三分。
最令人觉得毛骨悚然的,就是桌子上拿天平的怪物,臃肿肥胖,面目模糊不清,像是人形,却又长着狭长的翅膀,锋利细长的前爪,显得十分诡异。
一层一层的围观者全都陷入了沉默,整个画面所表露出的含义,一目了然。
那杆称量金币和美酒的天平,看起来十分刺眼。
作为最底层的民众,这幅画激起了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着的委屈和怨恨。他们就是那些被踩在脚下的凳子,供他们享受着桌上的美食和美酒。
农民起义并非是华夏的特有产物,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例如法国的扎克雷起义;英国的沃特·泰勒起义;以及轰轰烈烈的德国的反神圣罗马帝国群众武装斗争等等。
但是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所以鲜为人知。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并非底层人民心甘情愿被人奴役,而是因为力量悬殊过大。其一,贵族阶级普遍尚武,掌握着充足的军队和资源,农民无法与之抗衡。
其二,各地贵族普遍自治,有善于经营,爱护领民的,也有苛待领民的。两地的生活水平是不同的,一地农民起义,未必能得到附近农民的响应,无法串联起来。
其三,地广人稀,即使有阶级压迫,也不能像泱泱华夏般,掀起波澜壮阔的战争。
人是一种拥有复杂感情的生物,所以,不是农民没有怨恨,不想改变,甘心被奴役,而是根本没办法改变。
一声声叹息在人群中响起,愤怒、怨恨和无奈的混杂情绪,充斥着他们的内心,石碑上的壁画,又何尝不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可是,又能怎样?
“侧面,侧面还有!”巴尼怀着一种复杂的情绪,黑着一张脸扒拉开石碑的两侧,同样是简单易懂的画面,贵族阶层的享乐、宴会、歌舞穿插着底层民众耕种、挑水、忍饥挨饿、流离失所……
贫富反差更加的强烈。
“别挖了,伙计。让贵族看见,会惹祸的。”
“是啊,是啊。赶紧埋起来,就当没看见。”
“我觉得上面画的都是真的。”
“真的又怎样?你说啊。”
长久的压抑,让农奴们从心底里惧怕贵族阶层。但巴尼显然不在此列,骨子里还残留着一丝血性,或者一点尊严。
总之,他不在乎任何人的议论,继续奋力的挥舞着铁镐。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