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方面的会议在雨幕之中开了一个上午,前一半的时间是雍锦年、陈晓霞、师师等几名主要负责人的发言,后一半的时间是宁毅在说。
会议的分量其实非常重,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先前其实就一直有传言与端倪,这次会议当中的方向更为明确了,下头的与会者不停地埋头笔记。
长久以来,华夏军的轮廓,一直由几个巨大的体系组成。
这些体系形成的因果,若往前追溯,要一直推回到弑君之初。
宁毅弑君造反后,以青木寨的练兵、武瑞营的策反,糅合成华夏军最初的框架,军政体系在小苍河初步成型。而在这个体系之外,与之进行辅助、配合的,在当年又有几套早已成立的系统:
一是宁毅籍着密侦司、右相府的力量,逐渐催熟的商业体系“竹记”。这个体系从造反之初就已经包括了谍报、宣传、外交、文娱等各方面的力量,虽然看起来不过是一些酒楼茶肆大篷车的结合,但内里的运作规则,在当年的赈灾事件之中,就已经打磨成熟。
二是一直由苏檀儿管理,以布行为基础做起来的苏氏——虽然一开始的苏家不过在江宁有个小位置,但宁毅进京之后,这个系统有过一次的发展,宁毅有关实业的各种安排,最初是放在苏氏的框架里进行的。这中间包括与王家合作的造纸,包括望远镜、热气球的制造,也包括了突火枪、火炮改良等一系列的军工雏形。
第三个体系,则是一直留守苗疆的霸刀体系,虽说两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华夏军在小苍河大战后的南下,一开始也是霸刀这支军队为其在凉山打的前站,但这支军队一直都没有进行过相对彻底的华夏军军制改革,它一直保留在西瓜、陈凡等人的手上,倒也不是不愿意该,而是真的腾不出手来对它做出一轮更长远的现代化革新。
在这三个体系当中,华夏军的谍报、宣传、外交、文娱、军工等体系,虽说也都有个基本框架,但其中的体系往往是跟竹记、苏氏大量重叠的。
过去十余年,华夏军一直处于相对紧张的环境当中,小苍河转移后,宁毅又在军中做了一场“去宁毅化”的抗风险演习,在这些过程里,将整个体系彻底糅合一遍的余裕一直没有。当然,由于过去华夏军辖下军民一直没过百万,竹记、苏氏与华夏军直属体系间的配合与运作也始终良好。
但待到吞下成都平原、击溃女真西路军后,治下人数陡然膨胀,未来还可能要迎接更大的挑战,将这些东西全都揉入名为“华夏”的高度统一的体系里,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