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经他这么一提醒,赶紧附和:“对,就是白袍长须的大师,他托梦与我。”
刚才在门口听他做对联的人赶紧打趣道:“敢情这白袍长须大师没别的事,专门给你托梦了?
先是赠与你对联,后又告知你诗集。这诗有三百首,怎么得也得托上个几个月吧?”
楚歌听他这话,立马就意识到刚才楚易北是挖好坑等他来跳,他一不留神,结果还真就中了招,顺嘴就说了下去。
只是,这理由虽然编得牵强,但话既已说出口,也不好再收回。
最后,他只得讪讪接话:“可不是,足足托梦三个月,我才堪堪将这三百首给录了下来。”
众人一阵点头,皆目光幽深地看着他。
那眼神分明在说:托梦三个月,你当拍连续剧呢?
叫你丫的再编!
楚歌知道他们不信,但实在也没辙。
他实在不知道这些古人为什么如此单细胞思维,怎么就认定这诗集上的字是谁的,这诗就是谁原创的。
然而,楚歌毕竟是现代人,压根不懂古人的心思。
在大周,凡是喜欢舞文弄墨的文人,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名声。
但凡只要自己有一丝丝造诣,即使不全力考取功名,也多会在各大诗会上露上一手。
如果诗集真是另有人所为,那为何他不出面博出位,而是派太子这个代笔来认领?
再说了,文人除了看重诗词,也十分注重书法。
这诗集如果不是太子所为,又有谁会找他这种丑得娘都会被吓哭的字来自毁心血?
所以,综上所述,这诗集,除了是太子所作,不会再有旁人。
什么?
太子是草包?
不可能会写出这样境界的诗?
不存在的!
别说这些大儒,就连平头百姓都明白一个道理:
出生皇室,身不由己。
孰贤孰愚,皆未可知。
也就是说,皇室中人,为保全性命,都懂得藏拙。
太子虽地位显贵,其母势力也颇为强大。
但树大招风,太过锋芒毕露,可能会早早夭折。
所以,他到底是真草包还是真大才,只有明眼人才知一二。
别人不敢肯定,但他们在座的诸位,可都自诩为火眼金睛。
太子不是草包!
他是在韬光养晦!
众人都觉得自己已窥探真相,心中都对此笃定不已。
所以,任楚歌再怎么辩驳,都撼动不了他们要将他推为诗会最优等的决心。
就这样,这个颇具魔幻色彩的诗会,就以“太子拔得头筹”作为结尾。
没过几日,诗会上发生的事就传得满京城都是。
Apoie seus autores e tradutores favoritos em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