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杨嗣昌是一位很有战略眼光的人,比起过去崇祯皇帝和他的朝臣们忙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地穷于应付,确实要高明多了。
而崇祯皇帝也从来没有听人从战略的高度为他系统分析过形势,所以一听这番话,大有茅塞顿开之感,他感慨地说道:“只恨用卿太晚啊!”
那么战略构思完成以后,杨嗣昌又有什么具体的实施方略呢?
杨嗣昌针对农民军分散流动作战的特点,提出了一个以主力兵团流动进剿和地方兵团固守协助相结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十面张网”方案。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方案与吴世恭曾经提出的全场紧逼加区域防守很类似。
而根据这个方案,五省总理和陕西总督将分别统率各路援剿部队和三边劲旅,作为主力在中原和西北两地突击剿灭大股农民军;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个巡抚辖区的地方兵团一面固守自己的区域,一面配合主力兵团围剿,所谓“分任剿而专任防”,称为“四正”,就是围剿大网的四个正面。
此外,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个巡抚辖区的地方兵团作为“六隅”,是大网的六个边角,主要负责严守自己的区域,相应协助围剿。杨嗣昌以为,一旦张网部署完成,只消三个月时间就可以彻底消灭全部农民军。
而仅就军事方案而言,“十面张网”的计划还是相当严密的,但要认真执行起来却需要许多基本条件。首先是要有充足而精干的兵力,否则网大眼稀,只靠空架子无法收到实效的。
因此就要增兵。根据杨嗣昌的调配,五省总理和陕西总督的两个主力军团各增兵三万人,而湖广、河南两巡抚增兵各一万五千人,凤阳、陕西两巡抚各增兵一万人,此外还在凤阳祖陵和承天(今湖北钟祥)祖陵各增设专防兵五千,总共增兵数达到惊人的十二万。
到了现在,连同中原、西北两个战区和“六隅”地区原有的兵额,十面网中所用的部队已经是超过了二十万。调集这样多的部队完成一个总战役,在明代的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而且光从数字上来说,也至少足以同各路农民军相抗衡。
但这里有个问题:在军制败坏的明末,这些匆匆招募的部队,到底有多大的战斗力?只有天晓得啦。
当然,增兵以后就要增饷,户、兵两部经过仔细筹算,共需增加军饷二百八十万八千两。又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笔庞大的开支确实很让人伤脑筋。
webnovel.com で好きな作者や翻訳者を応援して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