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1508章诸事

自从大唐元贞四年科举京试之后,乡试,道试改为每年一次。

  道试拔选出来的士子为举人,这个时候按照朝廷的规定,他们已经具备了入仕的资格。

  也就是说举人不管为幕还是选择入仕,都会比别人有竞争力,差不多就和后来拿着文凭求职一样。

  举人算是大学毕业,乡试出来的秀才就相当于专科生,朝廷用人的时候自然会择优录取。

  当然了,科举才进行了几年,京试才只一次,科举选上来的这点人还远远补充不了朝廷每年缺职。

  所以说朝廷录用人才上面依旧保持着很大的弹性,有人借此又提出了举孝廉的事情。

  这个李破没多大兴趣,孝廉是汉代察举制度的产物。

  取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之意。

  可当时门阀世族垄断了上层建筑的情况之下,便为一些人的来往钻营提供了机会,互相吹捧举荐,弄虚作假的事情层出不穷。

  所以当时便有童谣讥讽,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前隋时也曾举孝廉,作为科举的补充,效果不大,多数是为正风气而行,配合的是文皇帝杨坚施行的复有汉礼政策。

  最有名的就是张清丰,开店卖烧饼的,以孝行闻于乡里,举为孝廉之后,人家以要侍奉双亲为由,没有出仕。

  其实纯属扯淡,一个卖烧饼的来当官,你让他去干什么?不定什么时候就掉了脑袋,不过当世就喜欢这样的调调儿,属于立典型的范畴,弘扬孝道,廉洁。

  因为这符合儒家以德行治国的理念。

  …………

  不管怎么说,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堪堪已经走上了正轨,方向上也已明晰了起来,察举和科举并行。

  不论是李破还是朝臣们都很清楚,这种情况在十年二十年之内是不会有大的变化了,有些人甚至在想,前隋之时,大家抵制科举真的没什么必要。

  很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科举选才大多选出来的多数还是世族中人,借此还能给寒门留下些机会,能够极大的缓和社会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当年那些人红了眼睛一样抵制科举,一来是科举确实触及了世族的根本利益,有摇动他们的根基的迹象。

  二来大家反抗的其实不是科举本身,而是像宇文,独孤等这些鲜卑世族抗拒被汉家同化所做出的最后的挣扎。

  三来就是统一了天下的关西世族,以及刚刚被关西人统一了的北齐,南陈,南梁残余势力,都对前隋皇权有着戒备之心。

Bab Terkunci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

Bab berikut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