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
大太监王承恩,以及司礼监太监曹化淳、高起潜、王德化、庞天寿、杜勋等悉数都集中在这里,这些人可以说是太监之中的佼佼者了,也是皇上最为信任的群体了。
这么多年过去,王承恩建立起来了绝对的权威,曾几何时,曹化淳、高起潜和王德化等人还想着和王承恩争夺权势,可现如今他们不会这样做了,皇上对王承恩的信任,众人都是看在眼里的,他们没有资格与王承恩争夺权势。
王承恩此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低调和照顾众人,王承恩不是那种大权独揽的太监,天启年间魏忠贤的跋扈以及最终的遭遇,王承恩是绝不会忘记的,他一心想着的是皇上,绝不愿意给皇上添堵,所以在权势的分配上面,王承恩是比较关注众人的。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让王承恩在司礼监有了绝对的权威。
杨嗣昌的密信早就摆在桌上,所有人都看过了。
讨论进行了半个时辰,王承恩一直都没有开口。
诸多的司礼监太监,对此看法不一,其中以杜勋最为支持杨嗣昌的想法,毕竟杜勋曾经是辽西监军,松山之中后,又成为山海关监军,前不久才调回到司礼监,成为司礼监太监,进入到太监队伍的最高层,高起潜也是基本支持杨嗣昌的,因为其也有带兵作战的经历。
提督京营的曹化淳,和东厂提督王德化,对杨嗣昌的做法完全不赞同,他们认为杨嗣昌率领大军,消耗朝廷的钱粮,就是需要剿灭流寇,就算是流寇前去进攻陕西,朝廷大军也应该从背后围剿,至于说答应李自成的要求,那更是无稽之谈,李自成是什么,是流寇和反贼,要是这样的反贼也能够被册封为王爷,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争论虽然不是很激烈,可双方都没有退让的意思。
这种情形看上去有些好笑,本来应该是朝会讨论的大事情,或者应该是内阁直接讨论的,却由司礼监太监来做出决断,不知道不允许太监干政的明太祖朱元璋地下有知,做何感想。
王承恩一直都在思考,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基本都是从有利于皇上的角度出发,要注意这里面是有一定区别的,有些事情有利于朝廷,王承恩不一定支持,因为那样的事情不一定有利于皇上,而有利于皇上的,哪怕对朝廷有着比较大的影响,王承恩也会毫不犹豫支持。
王承恩需要思考的是杨嗣昌提出来的建议,究竟对皇上是不是有利。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