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更,求推荐,求订阅!
埃文-贝尔看完了一次回放,紧接着又看了一次。这一场戏前后也就二十秒到二十五秒左右,但是埃文-贝尔来来回回看了三遍,这让周围的人都有些紧张。倒不是担心要重新拍摄——虽然这次卡司全部是英国演员班底,但是剧组依旧是埃文-贝尔的御用班底,所以大家早就习惯了埃文-贝尔的吹毛求疵;工作人员此刻担心的是,刚才那段在大家看来已经趋于完美的表演,在埃文-贝尔看来又会如何。
安妮-海瑟薇也没有说话,只是站在埃文-贝尔的身后,眼睛也一直停留在监视器的屏幕上。这是安妮-海瑟薇第一次主演埃文-贝尔导演的作品,同时被被她认为是磨合演技的一次好机会,所以她对于自己刚才的表演以及和埃文-贝尔之间互动的感觉是十分重视的。
刚才这一遍的拍摄,之所以罗伯特-法瑞斯、伊登-哈德逊等人都觉得十分不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位演员的节奏控制都回到了应有的轨道上,艾玛和德克斯特之间的互动不会显得太过操之过急同时也不会太过默契十足,就是有一种莫名的尴尬、紧张和急切,这对于第一次见面就要度过一夜的两个人来说,是最为合适的一种节奏。
可是连续看了三遍回放之后,埃文-贝尔却是摇了摇头,推翻了刚才这个被大家认为是最完美的演出,“罗伯,重拍一遍特写,我需要你将我们两个脸上的表情用镜头勾勒出来,”刚才主要的拍摄都是中景和近景,但埃文-贝尔却觉得这样的拍摄角度与整个光线的融合并不好,显得太过阴暗清冷了一点,彷佛就在暗示着两个人之间是不可能又一个完美结局的。“然后把房间里的夜灯都打开吧,罗伯,你把光线重新调整一下,再稍微亮一点。”
光线、角度对于电影的心理暗示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冷色调,甚至还淅淅沥沥地不断下雨,那么扑面而来的压抑感无需刻意去营造,就会让观众角色喘不过气来了。“朱诺”里就采用了大量跳跃明亮鲜艳的色彩来突出整个电影的基调,而“一天”里,埃文-贝尔也希望通过用稍显冷静的蓝色,不要太过忧郁也不要太过深沉的蓝色,将整个故事宛若一首诗歌般缓缓流淌的感觉呈现出来。
刚才这场戏,节奏是对了,但是正确的节奏契合在整个光线色彩里,就显得过于忧伤了,将整个色调利用夜灯的奶黄色稍微冲淡一些,应该效果就会比较好。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