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十八章 和珅

  乾隆四十一年三月,和珅首次入值军机处,年仅二十七岁,官职户部左侍郎,兼步军统领。在军机处六位大臣中排名末尾。

  这和珅可真是了不起啊,三十不到的年岁就是国家政治局常委了,还担着财政部副部长和京都卫戍区司令的职务,只要不是白痴都可以看出来,这人的前途不可限量。果然到了乾隆四十五年,人家的位置就升到了第四,官职也变成了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领内务府大臣,几年的经营下来俨然已是满清的巨头之一了。

  荷兰人连续三年朝贡,使臣都是一个人——卡马尔·巴克莱。这个人原本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中层职员,中荷签订和平条约后就一直在替中华国工作,为了丰厚的赏金和事后的报酬,他非常愿意到北京去跪拜一次。

  既然带来了“贡品”,那就自然而然的同内务府搭上了关系,同和珅也就慢慢地牵上了头。在中华国的有利支持下,卡马尔·巴克莱很快就成了和珅的“好朋友”。作为他的代理人的查仁知,在天津也算稍微有了点地位。

  天津离北京很近,第二天下午一个和府的管事就快马赶到了天津,这个时候三万本书籍已经悄无声息的运到别处去了。那管事很用心,按着表单细细的查点了一片,然后找来一个跟班将表单快速送回北京,自己就随同查仁知一行人一起上路了。

  本来是用不着这样的,只需留下一个和府的牌子就行了,一路上的官差还没人敢扣下和府的东西。可让这管事想不到的是“拜年礼”内竟有十六匹神骏非凡的宝马,这落在管事眼中就不一样了。

  金银财宝算个毛,和府上什么样的没有,可如此神骏的宝马就不一样了,在管事看来这十六匹骏马随便拉出来一匹就要胜过自家老爷的坐骑很多。

  要知道和珅可是粘杆处侍卫出身。什么是粘杆处?粘杆处即尚虞备用处。按满清制度,“选八旗大员子弟之獧(juà)捷者为执事人”,负责皇帝巡狩之时扶舆、擎盖、罟雀之事。

  和珅在发家前,在粘杆处待了三年,对马匹什么的极为熟悉,自然也不可抑制的爱上了这口。不过那个时候和珅仅仅是个三等侍卫,哪怕是18岁与官阶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了婚,20岁时又袭了高祖父尼雅哈纳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处境好了很多,可对于真正的宝马、神骏来说远远不是他豢养的起的。(三等轻车都尉的岁俸为白银160两,还有80石米,比巡抚、布政使的俸银还多一点。)

  到了乾隆四十年之后,迅速崛起的和珅大把大把的银子朝家里搂,也豢养起几匹上好的骏马,虽然远比不上乾隆老儿的御马,可在市面上来说也是一等一的了。管事的知道平日里自家老爷有多宝贵那些骏马,所以礼单上的这十六匹宝马一定不的有丝毫疏忽。

  若是寻常的金银珠宝,管事的是不会亲自跟随的,可马匹就不一样了。北京城,天子脚下,皇室贵胄随处都是,爱马的主可不是一个两个,若是大摇大摆的进京师,到不了和府这十六匹宝马就会被一抢而空。

  和珅再牛逼,他的出身是明摆着的,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跟那些个黄带子、红带子的贵胄硬顶起来,还是够呛。

  应该说和珅是够了不起的,见到管事的信后心中先是一喜,继而就满脸的舍不得。不过再是舍不得,他再是自负,也不敢打包票自己的牌子可以镇住京师的那些王公贵胄,再说这十六匹宝马可都是一片雪白的“白龙”啊,自己真要是全都收下那第二天就等着被弹劾吧!所以说,这大头还要给老头子敬上,就看老头子舍不舍的上给自己一两匹了。

  和珅马上就风风火火的进了紫禁城,出来的时候已经请到了一封圣旨,不过风光的同时也有三分不甘。梁明原本打主意是凑个吉数,乾隆也是看中了十六这个吉数,就这么一巧合和珅的白马没了。好在乾隆也给了他一颗枣,让他到宫里挑选两匹。

  这十六匹白马是梁明让卡尼基等人在中东特意准备的阿拉伯马,因为此次北京之行查仁知还负有另一项事关中华国运的大事,掩运书籍不过是趁这个机会顺便实施的。早在今年夏天,卡马尔·巴克莱进京的时候这个章程就已经定下了。

  阿拉伯马,体形优美,体格中等,结构匀称,运步有弹性,更兼气质敏锐而温顺,易于调教,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是此次北京之行最为适宜的马种。梁明是想不到区区十六匹白马竟然惊动了深宫大内的乾隆老儿,他要的仅仅是和珅的高兴,只要他高兴了,梁明的计划才有了施行的根底。

  可老天爷似乎看中了梁明,这一次十六匹白马帮了梁明的大忙了。乾隆老儿见到这优雅流顺的十六匹宝马后,心中极为高兴当即赏了和珅一件黄马褂,还特意吩咐和珅要“亲询”荷兰外务。

  和珅的“亲询”很快就有成果了,虽然没有得到自己最想要的,可一件黄马褂也算略有安慰,再加上查仁知信誓旦旦的保证明年夏天一定多带几匹“杂色马”前来,随意和珅很愉快的就应下了荷兰的请求。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乾隆下旨于河南巡抚何裕城,准许荷兰国使臣于河南招募受灾百姓(乾隆四十七年,黄河决口)前往澳大利亚开挖金矿,各地州县予以配合。

  这个就是梁明梦寐以求的结果,通过和珅的力量,凭着荷兰国的“虔诚、恭顺”打通这条移民之路,解决这个一直困束中华国根基的国运大事。

Bab berikut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