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着周围的景色,骆思恭心情很是舒畅。虽然武阳的态度看似坚决,可是骆思恭知道他已经是穷途末路了。过几天采取一些配合行动,外面的那些人肯定也会鸡飞狗跳。
没有多大功夫,骆思恭已经来到了前面的大厅,听着里面的谈笑声,微微皱了皱眉头。对于宫里的太监,骆思恭是真的不想和他们打交道,不但贪得无厌,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代替皇上处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锦衣卫虽然是天子亲军,可是论亲近度没有办法和这些太监相提并论。
明朝初年的地方官场上是没有巡抚的,承宣布政使司是一省最高的行政机构,布政使就是省长。同时还设有提刑按察使司,掌管着一声的刑狱。各地的驻军有卫所,统领则是指挥使。
三个衙门互不同属,经常出现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况,推向推诿也是屡见不鲜。为了更好的治理地方,便设立了巡抚,掌管一省军政大权。可是这样的巡抚便是位高权重,为了制衡巡抚,又从宫中派遣中官是为镇守太监。同时督察员也设有巡察御史,对地方进行检察。并且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以及卫所都是相对独立的,避免了唐末刺史权势过重的事情发生。
不过地方上的镇守太监大多贪钱,有的时候是为自己,有的时候是为皇上,所以镇守太监的风评一直不佳。不过因为身份的原因,镇守太监实在是不太好惹,大多都和司礼监的公公有着这样那样的牵扯。对于这些人骆思恭也没什么好感,不过面前这位崔公公倒是不看在眼里,因为骆思恭了解天启皇帝。
对于这位崔公公,骆思恭还是有些了解的,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的干儿子。光是这一个身份,足以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王安可以说是宫中最老资格的太监了,位高权重。
年轻时候的王安跟随在冯保身边,将冯保的权谋学了十之八九,不过为人却很是正直,不像冯保那么贪钱。作为太长皇帝的伴读,王安在宫里的地位自然不用说了。天启皇帝登基之时,王安也是出过大力的,而且从天启皇帝登基到现在,对王安一直也是十分倚重。
虽然皇宫里面有魏朝、王承恩,还有远在辽东的陈洪,可是没有一个能和王安相提并论。那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为天启皇帝掌管玉玺的太监。不过这位王公公喜欢听人怕马屁,这位崔公公正是擅长此道,深得王安的信任。
骆思恭没有将崔公公放在眼里,可是对于王安可是非常的忌惮,那个老太监不争权不夺利,不声不响的坐在司礼监掌印的位置上。骆思恭的心理十分的清楚,这位老太监也不好斗。
Soutenez vos auteurs et traducteurs préférés dans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