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选择往往就是这样,面对一个确定的平淡,与一个有风险的不凡,经历越多的人越可能选择前者。
蔡瑁有一种强烈的判断,虽然前番东海王并没有给予任何答复,但是眼下东海王定然是更加希望自己投靠过去的。
这会儿蔡瑁有一种筹码的觉悟,而有时一个失去了兵力的筹码往往更加容易被接受一些,蔡瑁猛然想透彻了。
蔡瑁的判断倒是准确的,杨锐自然是希望看到这种情形的出现,荆州若是完全统一在刘琦的声望之下,那么岂不又将是铁板一块了?
那时的结果倒是正如刘琦所预想的,杨锐仅仅将南阳之地与豫州之地纳入到势力范围之中,尔后真诚地帮助刘琦上位。
本来南阳之地与豫州之地就是杨锐的后花园一般,想要取下来随时都可以下手,又何必非常当做他人酬谢自己的筹码呢。
因此杨锐定然是不会眼看着刘琦在荆州做大,白白浪费了此前一切设计的,那不相当于白忙活一场了么?
只不过杨锐也有些心理上过不去,此前他与几人都没有料到刘琦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或者是忽略了一些其中的细节影响,诸如刘琦打着己方名义攻打襄阳城之类,因而杨锐与其口头上达成了帮助刘琦上位的协定。
人无信而不立,若是这会儿蔡瑁与刘琮等人来投,自己便立即答应下来的情况下,自然是失信于人,让天下人笑话,于将来类似的情况发生时不利。
试想有着本次事宜开头,接下来谁还敢相信杨锐。
关键是此前杨锐还通过圣旨与出兵的行为,公然支持荆州长子刘琦来传承州牧一职,这会儿立即站到刘琦对立面上的话,无异于扇自己耳光。
当然了,蔡瑁与刘琮来投,杨锐也是要最大程度上接受的,这样也可以标明自己的态度,为人留下一笑后路,有利于鼓励类似情况发生时其他人继续来投。
更何况刘琮与蔡瑁来投之后,杨锐便可以令其堂而皇之地与刘琦对着干,将荆州纳入到几方势力范围之内。
因而杨锐在如何处理这件事情上矛盾了起来,就算程昱、郭嘉、孙乾、荀攸等一个个聪明过人,考虑到杨锐的感受,一时之间也没有很好的解决之策。
日常若是遇到这种两方面相互矛盾的事情,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往长远了考虑,让时间来冲淡大众认知,先将刘琮和蔡瑁收容下来,尔后在某个特定时间寻常到刘琦的差错,支持刘琮拨乱反正。
Soutenez vos auteurs et traducteurs préférés dans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