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两天,王海明才准备回家。主要是这两天,和赵山商量一下三万元一桌的私房菜的菜品问题。又等高胖出差回来,商量一下水族馆的发展问题。
当王海明回到村里的时候,差点吓了一跳,村里咋就没人呢。
“咦,人都跑哪里去了,西边怎么这么吵”?王海明走到了西边的丘陵区才发现,原来大多数村民都在这里。
锄头纷飞,铁铲狂舞,好一派热闹非凡的场面。一两百人一起干活的场景,让王海明想到了上个世纪,农业合作社,大集体的时候,虽然王海明没有经历过,但在电视上,却看到不少。
王海明以为,这种模式刚开始还可以,运作的不错,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崩溃了,还导致了罕见的大饥荒。
“贵叔,你老也亲自上阵啊”!王海明看到王贵的时候,对方也看到了他,无奈,王海明只好硬着头皮过去打招呼。果然,王海明最不愿意听的唠叨,开始了。
“海明,你小子又跑到哪里去了,明明是你说的要开发这地方,结果一转眼又没人了,实在是狡猾”。在王贵看来,王海明这小子软硬不吃,极难对付,只好炮语连珠,打嘴仗。
“呵呵,我这不是送亮子去大学报道去了吗,是正事,又不是去玩”。王海明以事实说话,为自己辩解。
“哦,是这样啊,亮子报考的大学很不错,你可要督促,让他好好学习”。对于村里出来的第一位大学生,王贵也是满心欢喜,现在与外界的联系多了,王贵也渐渐地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是真心希望,这村里的孩子们都可以读大学,然后谋个好出路。
“咦,不对啊,你小子又在跟我打马虎眼,亮子走那天,我还去你家呢,这都四五天了,听说现在去省城,几个小时就到了,哎,算了,你也有你忙的”。王贵本来还想教训王海明一番,只是想到他在城里还有两份产业,总也需要多去看看,这教训的念头,也就罢了。
“我还以为,你要等些时候才开工呢”。王海明也是找了一个锄头,加入了劳动的大军。为了让母亲安心,王海明还是朝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现在都九月份了,而且大伙都不忙,等下个月,就该收棒子(玉米)了,而且收完棒子,就开始冷了,算来算去,也木有多少时间的。王贵早就计算好了,现在开始,闲暇时候干,到天冷结冰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弄完了。
“恩,主要是这片地方太大了,咱们劳动力也不足”。王海明抬头一看,虽然这一百多乡亲都在附近忙碌,可是放眼整块丘陵区,自己这一批人,只是占了一小部分。
Soutenez vos auteurs et traducteurs préférés dans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