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昂一番话毕,众参谋无言以对。虽然知道他会站在司令一边,但他的一番道理,却让大家找不到理由反驳。
但是,战争的形式果真如此吗?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战争就应该是钢铁与鲜血的碰撞。即使偶尔有计谋碰撞,那也应该是战场的小菜,不应该成为主流。
洛尔和程子昂这两位军中话事人,脑子里总是有各种各样奇思妙想的方案,总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果战俘可以被作为士兵调动,那为什么要叫作战俘呢。战俘就应该好好待在战俘营里,这就是最理想的情况。
其实,参谋们的不解,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们对战争的整体认识,以及战场布局掌握得不够全面。
在洛尔和程子昂的计划中,最外围的防线就是可以随时被放弃的,只需要进行象征性的抵抗,保证后方的炮火可以覆盖集群的敌军主力,这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即便再往外围防线补充奥军战俘作为战力,对战场的整体局面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因为就算外围沦陷了,梨伯防御体系至少还有两道防线可以用于抵抗,可以承受这样的损失。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洛尔才会提出这样大胆的方案。
因为在他看来,如果那些奥军战俘能够说服对面的奥军倒戈卸甲,那自然再好不过。就算做不到,甚至于这些奥军战俘反水,也顶多让第一道防线沦陷,对战局的影响并不大。
这种方案可以说用最小的防线,来尝试获取最大的战果。一旦成功,则获利颇丰。而一旦失败,己方的损失可以处于可控范围。
程子昂也意识到了洛尔的想法,所以才会当着一众参谋的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众参谋的话语权自然不如总司令一个人高,再加上还有参谋长在旁边搭腔,所以方案也就很轻易地通过了,没有人敢反对。
事实上,有时候洛尔也觉得,手底下这帮参谋们,要么是投降主义,要么是冒进主义,要么是废话主义。总之,很少能提供有效的方案。
有时候在参谋们看来别出心裁的方案,在洛尔看来简直幼稚得跟过家家一样可笑。
看来参谋队伍里面,还是需要一些先遣队的成员才行,而且最好是执行过两年任务以上的先遣队。
否则参谋们就很容易对异世界,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方案。
洛尔提出方案,要么是对世界运行规律的总结,要么是对人心的洞察,要么是对政策的解读。所以总是在正确的时间,击中正确的点,这也是他能受到重用的重要原因。
Apoya a tus autores y traductores favoritos e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