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传部的组建,意味着赵岩将文化传播转变为专业化的行为,同时在大明境内,也有许多地方的人根本不会说官话,很多人说的都是当地汉语。
在这种年代,有些地方的人甚至普遍听不懂官话,不过汉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交流上的问题,只要一写字就能知道对方说什么,同时社会精英阶层也大多会说官话。
在这种文化不统一,民族意识还未形成的阶段,人们的地方观念非常浓重,例如‘乡党’这种组织几乎到处都是,例如赵岩与那些山东商人,也算是一种乡党的关系。郑芝龙前不久也跑来拉关系,用的也是乡党的名头。
因此文化宣传部不仅要在海外殖民地设立,在国内也必须如此,至于什么文化多样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那并不是什么好事。
尽快形成民族意识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当前欧洲也并未形成民族意识,若是你问一个人是什么人,他可能会回答自己是天主教徒,或者回答自己是新教徒,更或者说自己是某某家族的人。
历史上中国是形成过民族意识的,汉代之时出现了汉人,一直延续到了这个年代,只是经过战乱等等因素,民族意识在这个年代被削弱了许多,不具备广泛的认同感,而西方人则是到十七世纪才形成民族意识。
就在这时,前往福建与郑芝龙谈判的使团正在与郑芝龙签订协议。一月初,郑芝龙在山东使团到访后,立即接见了他们。
郑芝龙看完赵岩写给他的信后,见赵岩也信中向他传达合作的意图,算是安心了些许,不过在进出口税收方面,郑芝龙并不愿意开放自己的港口让山东商船进来,同时也不想让福建的商船去山东。
山东在海贸上远远没有福建的地理位置有利,在郑芝龙看来这条合作协议对他是非常不利的。
同时使团催促郑芝龙交出手中的船匠,郑芝龙也只是抱定着拖的主意,始终闭口不谈,双方的谈判很快便进入僵局。
从一月谈到二月,整整一个月都没谈出什么实际的东西出来。到了二月,辽东形势突变,山东军兵进辽东,击毙豪格、代善,更是俘获多尔衮,消息在三月底便传到福建,这让郑氏集团上下震动了一番。
建虏,那是当代大明最强悍的外敌,各路官军纷纷败于建虏之手,最精锐的王牌关宁军也是十战九败。
然而赵岩一出马,就干翻了两个建虏的亲王,更是生俘了一个,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Apoya a tus autores y traductores favoritos e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