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数万人马稳步推进,以水师在中间湘江航行,两岸步兵齐头并进,步兵外侧是骑兵保护步兵。经过八日长途跋涉,明军于五月十五日抵达清军炮台之下,安营扎寨,布好攻击阵型,准备进攻。
清军在湘江边上的炮台是施琅亲自监督打造的,驻守左岸炮台的是施琅的部将林兴珠,驻守右岸炮台的是施琅部将杨富。
施琅的两员爱将一左一右,掐住了明军水师进入洞庭湖的门户。水师要进入洞庭湖同施琅的湖南水师决战,就必须拔掉江岸上这两颗钉子。
湘江下游江面宽广,仅仅依靠炮台防御,凭借着当年滑膛炮在远距离上对移动目标那低得吓人的命中率,很难拦住明军水师顺流而下。可是问题在于,炮台正对的江中,施琅布下了拦江索、水下暗桩、人工暗礁,而且在江面上还修建了三座用铁链拴起来的浮桥,三座浮桥的中间拴着火攻船,只要明军舰队被拦住,清军火攻船便能出击。
浮桥的前面还有一批小型战船,都是长形的快蟹舟,头尾各安装一门百斤佛郎机炮,就是专门用来对付明军小船的。
说起来施琅打水战还是有一套的,他巧妙的利用炮台、拦江索、水下暗桩、人工暗礁、小型战船、浮桥和火攻船组成了严密的防御系统。
若是明军小船来投掷水雷清理障碍物,就会遭到清军快蟹舟的炮击。倘若明军用大船来掩护小船清理障碍物,庞大的大船又会成为岸上炮台的目标。
施琅的防线不仅在于炮台和三座浮桥之间,浮桥后面还有洞庭湖水师的主力船队,若是被明军冲破浮桥,清军主力水师就可以扑上来,在己方炮台掩护下,在湘江上展开一场生死决战,争取把明军水师消灭在湘江中。
因为施琅很清楚,明军战舰火力凶猛,实力远超过清军水师,倘若让明军的战舰进入了水域面积广阔的洞庭湖,那么双方就是完全比拼实力,清军肯定不是对手。
所以上策是不让明军水师通过湘江进入洞庭湖,只要被明军水师冲破湘江防线,清军水师就会处于被动局面。
那两座炮台是关键,王余佑决定,从岸上发起攻击,摧毁清军炮台。
岸上那两座炮台是施琅精心设计的,炮台位置位于江面拐弯处,依托江堤进行加固,外面是郁郁葱葱的防护林,炮台就藏在树林里面,在外面的明军很难发现炮台里面的情况;炮台是用水泥加上石头建造的,相当坚固,上面配备了二十门二十四磅大炮,三十门十八磅大炮和六十四门十二磅大炮等重型火炮,还有数百门八磅和六磅的小炮。
Unterstützen Sie Ihre Lieblingsautoren und -übersetzer be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