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做出了精准的预判和分析,接下来就是内阁、兵部、都督府以及调查署全力落实的事情了,代善依旧在辽东的广宁,不过很快就会离开了,刘泽清一旦接到朝廷的敕书,就会明确态度,代善也就没有留在广宁的必要了。
皇上的分析是绝密的情报,不能够外泄,知道此事的也就是内阁大臣和调查署的徐佛家和杨爱珍等人,他们肩负的职责不同,必须要为征伐厮杀做好一切的准备。
内阁商议的时候,对于八旗军有可能进入关内劫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长期征伐厮杀的郑锦宏做出了预判,他认为此番准备入关劫掠的八旗军应该全部都是骑兵,总人数不会超过万人,如此才能够做到高速机动,遇见任何不利的情况都能够快速撤离。
八旗军若是入关劫掠,明显不会攻城拔寨,一定是在诸多的村镇劫掠一番。
所以朝廷大军也要快速机动,以出动骑兵为主,神机营予以辅助,可能的情况之下,动用少量的炮兵,必须做好一切的准备,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剿灭入侵的八旗军。
郑锦宏的分析,内阁首辅徐望华完全赞同,他也表明了自身的意见,那就是朝廷暂时不要对大清国展开全面的征伐,目前应该做好的事情,就是继续严密封锁辽东和辽南等地,坚决禁止与大清国的任何商贸往来,此番皇太极派遣代善前往辽东商议互市的事宜,以及可能派遣八旗军入关骚扰劫掠等等,已经表露出来大清国遇见了巨大的麻烦,只是从调查署获取的情报来看,大清国的麻烦尚未彻底爆发。
朝廷大军出击的时刻,应该是大清国矛盾彻底爆发、国力最为孱弱的时候。
内阁最终认为,八旗军此番准备入关劫掠,不是什么大型的战斗,剿灭八旗军的任务,交给驻扎在陕西的第二军完成即可。
不过郑锦宏力排众议,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山西大同,剿灭这一股入侵的八旗军。
说来也奇怪,八旗军有可能从大同方向入关劫掠的事宜,不过是皇上做出的分析,可内阁对此深信不疑,认真的展开了商议和讨论,丝毫没有怀疑这种预测的准确性。
瑞元三年十一月中旬,内阁大臣、都督府大都督、郑家军总兵郑锦宏,亲率两万骑兵,从京城秘密出发,前往山西大同,为了能够保密,骑兵出击的消息甚至没有直接告知驻扎在陕西的第二军,也没有告知各级的官府。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