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秦宫,蒹葭殿。
春帷半揭,飞絮沾画角,东风拂珠帘,袅袅兽烟散。
美人如玉,宫装如云,眸光流盼,玉指纤纤轻抹巫山一段云。
柳如是本就珠圆玉润,人美如诗,她喜欢讨论学问,秦牧问起科举制度对经济的影响,这些正是她喜欢的话题,因此整个人神采奕奕,和帘外的春景融在一起,愈发动人心肠。
“陛下,婢子细想来,科举制度和经济之间,实际上相互影响的。婢子记得陛下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婢子如今想来,可谓是至理。在隋唐之前,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普通百姓读不起书。能读得起书的,基本都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在那个时候就算设立科举制度,有资格参加的也只是一些世家大族的人,实际上很难打破原来的世族把持官位的局面。
到了隋唐,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民生富足,能读的起书的人也就多,到了这个时候,设立科兴制度的意义才能得到体现。
这就是陛下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上层建筑又影响着经济发展,这是必然的。
科举制度无疑是一种上层建筑,这种制度确立之后,把读书、考试,做官融于一体,面对几乎所有人开放均等的机会,这就鼓励了大量的人积极地进入书院或私塾学习,促进了教育机构的发展,进而带动了书馆、印刷、造纸、制墨、制笔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有些地方,全县制笔,便足以让民生富足。又比如宋代的杭州地区,光是印刷作坊,就多达数千家,从业者多时达十多万,可谓盛极一时,而这些还只是直接的影响。
还有许多间接的影响,比如,很多人是在为学院、为学生,为书馆,印刷,造纸、制墨、制笔等行业提供服务,学院要发展,就要做很多营生,学生为了增长知识,要游学,这带动了很多人员的流动,促进了酒楼、客栈等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京城,到了礼部试的年份,数以万计的读书人涌入京城,这些人又带着或多或少的随从,而这些人一日三餐都是要消费的,常常出现京中酒楼客栈不够住,民间租借小院,甚至寺院也出租禅房,若细算下来,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对消费的拉动,对经济的促进,是非常惊人的。
科举制度甚至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各个周边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人,不惜万里迢迢来求学,人员的交往,知识的交流,加上各国间派出使团相互访问,期间发生的运输,交通和商品买卖,对国外贸易都有良好的带动的作用。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