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府中的遭遇,让赵石终于有了一个清醒的认知。
即便来到今时今日,他或许让许多人忌惮,但像汪道存这样的老臣,也不可能言听计从,甚至于,心中对他都存着成见。。。。。。。。。。
说起来,李圃那里还要婉转的多,提防有之,妥协有之,交换有之,忌惮也是少不了的,但终归不会有任何敬服之心。
到了汪道存这里,则直抒己见,将他要说的都堵在了嘴里,分外的干脆决绝。
相比李圃,他和汪道存打的交道还要多上一些,毕竟其人多年任职枢密使,每次回京,都要拜访一番,算是保持着下官对上官的尊重之意。
给他的印象,虽然这位老大人看上去官威甚重,但却非是一个有魄力的人,不然的话,也不会容兵部渐渐势大至此,有将枢密院架空的危险。
但今天,给了他当头一棒的却是此人,这里面的因由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不过不管其人有着怎样的心思,这个时机可是选错了,别说他赵石人在京师,就算不在,你一个枢密使,在皇帝陛下心意已定的时候,在那里唱反调,如果是私下里跟皇帝陛下说说也就罢了。
但要是结连党羽,为自己张目,那才是自己找死。。。。。。。。。。。。
三朝老臣,听上去不错,但实际上,如此的年纪,又怎么能跟得上皇帝陛下的步伐,老老实实像当年同门下平章事杨感那般,在皇帝陛下属意之人上位之前,将事情办好,还能有着余荫泽及后人,还要跳出来折腾,说自己不服老,说不定下场就凄惨无比。
当朝堂上真是个敬老尊贤的地方吗?
还是那句老话,大浪淘沙,看不清情势之人,定然要被碾成齑粉。
赵石心中的火气很快就平复了下来,枢密院现在能左右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枢密使汪道存到底如何,其实无足轻重。
怕的其实是他和同门下平章事李圃站在一处,那样的话,才是威胁大增。
不过,会吗?
赵石暗自摇了摇头,若是长安之乱前,两人还可能在景帝授意之下,联合起来一起压制军中将领,但现在嘛,李圃的态度已经表明,两人根本不可能就将来的战事达成一致。
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李圃如果支持汪道存,在其中根本无法获得一点的好处,还要得罪很多人,其中首当其冲,便是当今圣上。。。。。。。。。。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