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六章 民间

  “中州的中等学堂一共有六所,除了一所是以土着、洋商子弟为主的外,余下五所我看都是可以的。”梁明说道这个的时候禁不住露出了一丝苦笑,堂堂一国之都人口还不足四十万,才了六所初中,说出去都让人可笑。

  中华国虽然大力提倡教学,在各地州县也兴建立了不少的初中级学堂,还有少许的高等学府,可困于师资力量各地教学力度实在不高。而且大多数学校招收的学生也是以华人子弟为主,因为从大陆“引进”来的老师只会说汉语。会说南洋土语(洋话)的华人很多,可又有知识的人就少了,这些人被文教部结合起来办了几所初中级学堂,招收的学生都是各地土着富商(勋贵)子弟和定居在中华国的欧洲人后代。

  十年来中华国国力由弱变强,地盘也由吕宋一地扩展至整个南洋,如今就连苏门答腊岛都慢慢的装入囊中。原本以亚齐王国为首的七八个小土国,现在只剩下三个了,物质的封锁和地域的蚕食双管齐下就连最强盛的亚齐都快要撑不住了。

  只要有三分眼色的人都可以看得出南洋归属中华已成定局,短时间内南洋不可能再出现另一股可以挑战它的力量,是以形成以华人为主导的社会格局已是板上钉钉的了。所以这些土着富豪之家想要在这个社会里生存下去,甚至将家族做大做强,那么他们只能主动的融入其中。

  依附强者,主动融入,这样的举动对于局势混乱,王国兴起覆灭只是眨眼之间的南洋来说是很正常的,而在海上发家的欧洲人更是习以为常,所以那些学校的生源是相当充足的。

  “放到民间学堂?”猛然间一惊,柴璐娘急忙追问道:“那安全呢?”这件事对她来说可是破了天了,“就算是隐藏了身份,民间不成问题,可宫里呢?这里人多眼杂,用不了几天就会被看出问题,那个时候要万一有个好歹,你让我可怎么活啊?”

  “派人边上看着不就得了,欧洲那边的王室子弟不都是这样。”安全问题梁明当然考虑过,觉得不是啥大问题,凭着安全部门的力量完全可以提供绝对的人身保护。

  柴璐娘看得出单靠安全问题是拦不住的,不过她还有另一个借口,“晋儿虽未曾在民间露过面,可见过他的大臣可不少,还有宫中的禁卫,那么多人谁敢说他们个个赤胆忠心?”急切之间柴璐娘眼睛都红了,“知道了这事后,他要是起了坏心眼将晋儿的画像露了出去,那晋儿还能交的下朋友吗?那样的话还不如待在宫里。”

  这事梁明倒是没想过,不过听来还是有些道理的。他之所以想将儿子送到民间,最主要的就是要让他体验一下校园生活,和同龄人在一起也有利于他的身心发展,总会比孤零零的待在宫里强。当然,梁明还会为自己的长子挑选几个伴读,可总比不上在学校不是?他心里明白安全问题才是璐娘坚决反对的原因,可这事也不能不考虑啊?

  柴璐娘看得出自己丈夫有些犹豫,赶忙趁热打铁,说道:“二哥,咱不如为晋儿多找几个伴读,多找一些,让他们在一块不也一样吗?”

  伴读?梁明印象中伴读最出名就要数康熙了,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杂编野史中,他的那几个伴读都是很扛劲的。在梁明看来,王子(太子)的伴读那就是为他日后找的帮手,这些个伴读身世清白又要和官场没太大的绊脚,在中华国想找这样的还真能找出一批来,山东起兵时阵亡兄弟的遗孤就是最好的人选。

  虽然那个时候有妻小的很少,但还是有那么一批的,作为大秋岛义军的核心力量,征战时也确实折了一些。这些人的妻小如今都被中华国养了下来,可以看做是中华国嫡系,而且同官场上的联系很小。

  “好啦,好啦。”轻轻的拍了拍泪眼带花的璐娘,梁明决定了这事——放弃,看老婆那架势他也知道朝堂上的阻力会有多大。“算我没说,这事就全当没有,好不好?我多替晋儿选一批伴读就是了。”

  梁明要比自己老婆想得远,王长子到民间上学那五个太傅就要辞去几个,所以事情一定会弄到朝堂上,那个时候似乎也隐藏不下去了。这样一来……,加上璐娘的担心,还是算了吧!这事情梁明想的有段日子了,却一直没深入,都是敷料的想了一下,看来还是不大可行的,东西方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太大了。(这一段大纲上没有,想的有点潦,各位见谅啊!)

  这对中华国最尊贵的夫妇在谈论孩子的“学途”,但两人并没有关注多少教育,他们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孩子。可有的人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文教部的部长宫强。

  文教部算是个冷衙门,早先名学部,建阳三年改为教育部,五年再改为文教部,虽然几经更名,可不变的还是本身的冷清。建阳五年大考前后火了一段,建阳八年的大考也有所回热,可到底还是一个冷衙门,油水不多,人情更少。

  可宫强很满意这个位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干这一行的料。作为最早一批投靠的士子,而且有着实打实的举人功名,宫强的资格在中华朝算是够份了。凭他的人脉或是资历,五年前就完全可以趁着大考的火热跳出来,就算是做不了部长,品位也差不到那里去。可他没有,依旧老老实实的待在文教部,勤勤劳劳的做着自己的活,在一摞摞厚厚的资料中扒扎着。

  与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还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但中华国地域广阔,这一方面就需要政府出大资建立一批公立高等学府。比如说现在的九所高等学府,中州有两所,余下的每一省建一所。

  民间投资筹办私立专业学校来以弥补国家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是中华国极力提倡的,但其中关键问题不是资金而是师资。

Next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