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改了,不敢再往上传了,简略点,大家想知道详细的可以在网上搜!
“咚咚咚……”几声炮响后,大秋岛又恢复了平静。
大秋岛西面。
“快点,给我量准了。”虽已经入了冬,梁明依旧是满头大汗,上身的袄甲也敞开了怀。旁边的柴坤、柳风等人也是一个样子,呼呼的海风猛烈地吹着,却让只他们觉地痛快。
“是”,陈阿大大吼道:“快点,量仔细……”
看着好似撒缰的野驴一般的测量队,柳风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接着脸色一变笑道:“大当家的,咱们这炮打的绝对比朝廷的远,起码超过一里地。这三种火yao那一种都要的。”
柴坤、李狗儿不懂这里面的道道,但听到柳风的话也是高兴非常。倒是梁明还是不很满意,不是不满意发射火yao,而是不满意这些火炮。
大清朝的火炮实在是够逊的。梁明的这十六门火炮有十门是在海中捞上来的,剩下的六门是柳风从他掌控的战船上卸下的。
如今大清朝的兵船大都配备10门左右的火炮,一般为几百斤至千余斤的中小型铸铁炮,射程300~400米。火炮也多用泥模铸成,炮身多有蜂眼,极易炸膛。膛内加工不光洁,射击精度很差。
柳风在自己船上每艘卸下两门也不怎么显眼,就是停在东汛水师的营地也没人有那个闲心去留意这个。
可这对梁明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现代人,梁明的脑海中战船海战靠的就是火炮,对于现在清朝水师兵船上装的大量投掷火器他根本是不屑一顾,至于柳风要求训练大秋岛水手使用弓箭的要求更是嗤之以鼻。
所以在那十门火炮被捞上来后,梁明马上进行了试射,结果不言而喻。可谓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深思了几天后,梁明决定着手进行改进。不要误会,他不是要自己铸炮,而是在改进火yao。当然炮身也是要料理一二的,炮膛内重新加工一片,那些个疙疙瘩瘩的一律磨平。
清军的火yao自然是黑火yao,不过配方有点不对,碳、硫、硝的含量接近1比1比3,已与后世黑火yao中硝占四分之三的配方相近,但毕竟只是相近。
作为21世纪的一名小有名气的手工业者,梁明对于黑火yao的基本认识还是有的::1、军用,76:10:14,是属于爆炸力强的;2、标准,75:10:15,是属于适合做发射药的;3、导火索,67:9:24,是属于缓燃型的。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专用配方这里就不用多说了,是个人都能分辨出第2种才是梁明所需要的。
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炮弹的射程首次超过了一里地,扣除火炮自身的问题射程大概可以超过二里。但对于清军水师的这种廉价小炮再好的火yao也不行,就在梁明高兴时,第二门炸镗了。
火yao威力上涨了不少,可火炮的质量并没有提高,同样的药量下……
梁明很郁闷,但现实条件是不允许他开场铸炮的,所以试验么还是要进行下去的。
于是就有了第二种褐色火yao和第三种颗粒火yao的出现。褐色火yao很俗,因为他和黑火yao没什么区别,只是将配方中的木炭换成未完全碳化物,效果是燃烧速度快,爆炸力强劲。
至于颗粒火yao也很简单,黑火yao用水受潮之后,这里的黑火yao便已经结块,这时只要把这些结块的火yao敲碎,再用筛子把敲击的火yao颗粒用筛子筛出来就可以了。大规模制作时要小心一点,这种简易的制作法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有了火yao,剩下的就是再选出一种最适合的。
“大当家的,甲号炮打了二百三十丈,乙号炮打了二百五十三丈,丙号炮打了三百一十二丈。”陈阿大一溜烟的跑了回来,衣服上还沾了不少的枯草,看来他们量的很用心。赞许的点了点头,对于用心做事的下属梁明也不介意多表扬表扬,特别是陈阿大这样的嫡系。春天事发时,李狗儿七个就跑出了他一人,陈阿大等六个都进了大牢,梁明在救王石时自然忘不了他们哥几个。后来定居大秋岛后,又使人将他们的家属接了过来,到如今他们七人是梁明最为信任的。
事前梁明知道黑火yao应该是最差的,但另外两种效果如何他就不清楚了。如今是一目了然,同样的限量这三种火yao,论威力最强的是颗粒火yao。
虽然颗粒火yao在制造方面有些不便,但是现在梁明地处海岛,空气湿润,火yao难免受潮,所以一番思虑后梁明决定剔除褐色火yao。火炮发射药以黑火yao为主,颗粒火yao为辅。
虽然选定火yao,可火炮的最大射程还没测出,但梁明也不敢像现在这样硬干。火炮炸膛可不是只炸火炮,炮手躲得慢了也要倒血霉。
如今的大秋岛经过大半年的发展,梁明从登州、青州等地拐了不少的人来,但也不是平白消耗的。他准备用引捻,那黑火yao的第三种配方就是用来做导火索的。
“咚…咚……咚,咚…咚……咚……”
一连四五天,大秋岛炮声震耳,轰轰的如同炸雷一般。最后一张纸片被李狗儿抵到了梁明的手中:黑火yao,七斤。射程二百七十——二百八十丈。颗粒火yao,五斤。射程三百二十丈——三百三十丈。
“准备一些纸盒,照这个重量装药。火yao作坊分为四个,各配五人,分处两端,距离不可少于二里。”遥望西面的天际,梁明的声音有些飘忽,“火yao也分五处储藏,各处无我指令闲人不得入内。”也不看看立在一边的李狗儿,“这就交给你们了。”
“登州,张毅,陶汝成……”梁明心中暗道。